你 想 家 2 : 戒 BB 話
9 個 月 唔 講 奀 菇 菇
為 人 父 母 , 總 想 子女 出 類 拔 萃 , 由 牙 牙 學 語 開 始 , 想 盡 辦 法 訓 練 BB 說 話 、 學 行 等 ,見 隔 籬 B 仔 識 講 多 個 字 , 媽 媽 就 擔 心 B 女是 否 太 愚 笨 , 學 習 遲 鈍 ? 且 慢 , 不 必 太 多 心 , 專 家 話 歲 半 未 識 行 , 又 未 識 講 一 個 單 字 , 才 需要 見 醫 生 , 切 勿 操 之 過 急 , 每 個 BB 都 有 其 獨 特 成 長 過 程 !
記 者 : 郭 佩 韻
攝 影 : 周 旭 文
Model : Wincy 、 丁 丁 、 Ruby 、 Lo
學 講 3 個 月 識 講 BB 話
初 生 嬰 兒 , 萬 千 寵愛 , 父 母 怕 她 餓 親 凍 親 悶 親 , 無 微 不 至 地 照 顧 , 務 求 讓 嬰 兒 安 穩 地 成 長 , 相 信 10 個 有 9 個 父 母 , 最 心 急 當 然 是 想 知 他 何時 識 叫 你 「 爸 爸 、 媽 媽 」 , 究 竟 用 甚 麼 方 法 BB 講 說 話 最 奏 效 ? 臨 床 心 理 學 家 朱 嘉 麗 話 , 「 BB 最先 接 觸 聲 音 , 在 媽 媽 肚 已 開 始 不停 接 收 四 周 的 聲 音 , 媽 咪 懷 孕 5 至 6 個月 , 經 常 播 音 樂 , 可 刺 激 胎 兒 的 聽 覺 , 令 他 的 聽 覺 更 敏 感 。 」
1 歲 識 講 單 字
「 BB 出 世 後 , 頭 3 個 月 你 可 多 講 BB 話 , 如 『 奀 菇 菇 』 、 『 mum mum 』 等 字 , BB 有 樣 學 樣 , 慢 慢 發 出 如 「 菇 、 癡 、 胡 」 等 聲 音 , BB 學 講 說 話 可 分 4 個 階 段 , 分 別 是 3 個 月 、 6 個 月 、 9 個月 及 1 歲 , 由 發 單 音 至 學 識 一 個 單 字 需 循 序 漸 進 , 但 家 長 要 小 心, 子 女 到 一 歲 半 尚 未 識 講 單 字 , 依 然 發 出 不 明 白 的 聲 音 , 便 需 要 看 醫 生 。 」
學 行 路 腳 仔 要 有 力 1 歲 曉 行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BB 識 得 叫 爸 爸 媽 媽 後 , 你 當 然 又 想 知 BB 幾 時 識 得 行 呢 ? 識 行 識 爬 , 最 重 要 是 BB 隻腳 仔 夠 力 支 撐 成 個 人 , 所 以 你 要 不 時 畀 機 會 BB 企 、 坐 、 趴 等 , 千萬 不 要 驚 佢 整 親 , 諸 多 呵 護 , 這 令 他 們 太 依 賴 父 母 , 學 行 會 慢 人 一 步 。
邁 步 兒 童 發 展 中 心 一 級 治 療 師 關 麗 芳 提 醒 家 長 : 「 BB 學行 是 漸 進 的 , 首 先 要 他 識 趴 地 , 然 後 識 轉 身 、 爬 行 , 再 扶 物 件 站 立 , 成 個 過 程 大 約 去 到 1 歲 可 以 放 手 俾 BB 行 幾 步 路 。 」
玩 具 引 BB 爬
如 果 BB 唔 想 企 , 唔 好 迫 得 太 緊 , 否 則 會 令 他 抗 拒 學 行 , 試 用 他 喜 歡 的 玩 具「 餌 誘 」 他 爬 行 或 行 上 前 , 當 他 成 功 做 到 要 求 , 多 點 鼓 勵 及 稱 讚 , BB 覺得 開 心 , 學 行 自 然 會 事 半 功 倍 。 如 果 到 歲 半 仍 未 識 行 , 最 好 搵 醫 生 作 檢 查 。
BB 學 習 過 程
3 個 月
按 住 摩 講 BB 語
BB 很 喜 歡 被 人 撫 摸 、 觸 摸 , 你 可 以 在 平 日 BB 按 摩 時 , 和 他 說 一 些 BB 話 , 好 似 「 奀 菇菇 」 、 「 叻 叻 」 、 「 奶 奶 」 等 字, 透 過 聲 音 作 為 BB 學 說 話 的 前 奏 , 刺 激 BB 腦部 的 語 言 區 , 聽 得 多 , 自 然 會 慢 慢 作 出 模 仿 , 發 出 相 類 似 「 菇 、 胡 、 哈 」 等 聲 音 , 這 正 是 「說 話 」 回 應 大 人 。
放 心 口 學 爬 爬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學 爬 前 BB 要 識 趴 地 , BB 第 一 次 趴 地 時 會 驚 , 你 可以 坐 在 地 上 , 將 BB 抱 放 在 心 口 , 然 後 慢 慢 向 後 落 地 , 令 BB 感 受 向 下 趴 的 感 覺 , 然 後 再 進 一 步 放 BB 落地 趴 , 趴 地 可 訓 練 BB 的 頸 部 及 背 肌 伸 展 。
6 個 月
講 字 學 生 字
到 6 個 月 , BB 已 可 以 發 出 很 多 單 字 音 , 但 大 人 未 必 明 , 你 可 以 在 玩 玩 具 、 飲 奶 時, 用 字 BB 講 某 些 物 件 , 如飲 奶 時 講 「 奶 奶 」 , 令 他 明 白 一 講 「 奶 奶 」 , 就 知 到 是 飲 奶 的 時 候 !
輔 助 後 腳 學 爬
BB 的 頸 部 及 背 肌 有 力 後 , 趴 地 時 自 然 會 提 起 Pat Pat , 腳 仔 撐 撐 向 前 傾 , 有 個 似 想 爬 的 動 作 , 這 時 腳 仔 暫 未 夠 力 ,父 母 要 輕 輕 提 起 後 腳 仔 輔 助 BB , 等 佢 撐 起 身 體 向 前 爬 行 , 左 右 腳識 得 協 調 , 慢 慢 學 識 爬 。
9 個 月
玩 遊 戲 動 詞
BB 學 識 講 爸 爸 、 媽 媽 後 , 便 開 始 講 動 作 字 , 例 如 玩拋 波 波 時 , 講 「 1 、 2 、 3 拋 」 , 用 動 作 令 BB 知 道 乜 叫 「 拋 」 , 多 點 從 BB 日 常 接 觸 的 事 就 地 取 材 , 他 說 話 , 勝 過 看 幾 十 套 VCD 材 , 因 為 BB 學 說 話 , 要 靠 觸 覺 、 感 官去 領 會 , 齋 睇 VCD 、 相 片 而 沒 有 實 物 , 較 難 令 他 明 白 。
扶 發 力 行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BB 識 得 爬 , 好 快 就 會 扶 住 物 件 站 立 , 見 到 BB 似 跌 非 跌 的 模 樣 , 不 宜 即 時 加 以 輔 助 , 反 而 畀 多 點 空 間 BB , 讓 他 們 自 己 發 力 支 撐 身 體 , 慢 慢 踏 前 , 見 到 他 企 到 就 要 讚 他 , 他自 然 會 多 做 。 如 果 發 覺 BB 好 懶 , 唔 多 願 企 , 就 要 用 食 物 或 玩 具 吸引 他 , 又 或 多 承 托 BB 身 體 , 腳 仔 落 地 , 行 行 企 企 玩 下 。
12 個 月 以 上
認 識 形 容 詞
呢 個 階 段 BB 應 該 識 到 5 至 6 個詞 語 , 你 開 始 他 大 小 、 顏 色 及 形狀 分 別 , 如 用 大 細 車 來 分 辨 , 「 這 是 大 車 車 、 這 是 小 車 車 」 , 再 慢 慢 加 上 去 , 如 「 紅 色 小 車車 」 等 , 逐 步 加 添 形 容 詞 , 令 他 的 詞 語 庫 日 增 。
學 拎 餐 具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想 訓 練 BB 早 日 懂 得 自 己 進 食 , 應 由 細 開 始 讓 他 自 己 拿 奶 樽 , 感 覺 拿 物 件的 質 感 及 感 覺 , 到 食 粥 仔 、 糊 仔 時 , 可 用 碗 仔 盛 少 少 粥 糊 他 用 餐 具 進 食 , 記住 這 時 BB 必 定 會 食 到 周 圍 都 係 , 不 用 太 介 懷 , 練 練 手 力 , 有 助 他對 事 物 認 知 的 發 展 。
扮 蟹 打 橫 行
當 BB 識 自 己 企 好 後 , 通 常 會 扶 住 物 件 打 橫 行 , 這 時 你 可 以 他 向 前 行 , 用 物 件來 引 BB 放 手 , 慢 慢 他 可 以 自 己 踏 幾 步 , 見 到 他 跌 在 地 上 , 不 要 急於 扶 起 或 抱 起 他 , 讓 他 有 個 自 主 能 力 , 識 得 起 身 。
其 他 訓 練
先 把 廁 塔 當 玩 具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■ BB 坐 廁 , 放 下 廁 蓋 可 作 腳 踏 之 用 。 $495 ( ItsImagical 電 話 : 2375 6020 )
BB 要 戒 尿 片 , 應 先 從 學 用 廁 塔 開 始 , 關 麗 芳 認 為 6 至 7 個 月 大 的 BB ,對 廁 塔 會 反 感 , 不 妨 把 小 廁 塔 當 玩 具 , 或 令 他 坐 在 小 廁 塔 上 數 秒 , 這 時 勿 強 迫 他 在 廁 塔 小 便。 之 後 可 試 在 飲 水 後 或 飲 奶 後 , 抱 BB 坐 上 去 , 嘗 試 小 便 , 成 功 要讚 他 , 如 果 等 了 數 分 鐘 也 沒 有 , 就 要 等 下 次 機 會 。
學 爸 爸 去 V
[url=][/url]
[url=][/url]
BB 仔 大 個 要 站 立 小 便 , 大 約 在 BB 歲 幾 時 , 開 始 訓 練 他 如 何 小 便 , 爸 爸 可 以 先 做 示 範 , 等 BB 仔 模 仿 , 當 BB 學 到 又 要 讚 他 , 「 大 個 仔啦 , 識 得 小 便 喎 ! 」 很 多 時 這 些 成 功 的 優 越 感 , 就 是 訓 練 BB 學 好每 件 事 的 關 鍵 !
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
十二招教養出快樂的小孩
十二招教養出快樂的小孩
1.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,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
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.阿姆斯壯指出,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,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。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、課程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,隨性玩耍的時間。
2. 教導他關懷別人
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,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。
要發展這種感覺,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。
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,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,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。
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。專家指出,即使在很小的年齡,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,獲得快樂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。
3. 鼓勵他多運動
陪你的孩子玩球、騎腳踏車、游泳…,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,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。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,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,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,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。
4. 笑口常開
常和孩子說說笑話、一起編些好笑的歌,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,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。
光是大笑,就是很好的運動。
5. 有創意的讚美
當孩子表現很好時,不要只是說:「很好。」讚美要具體一些,說出細節,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,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,例如,「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,真的很有禮貌。」
不過,讚美時也要注意,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。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,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,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。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,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,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。
6.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
健康的飲食,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,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。不論是正餐或點心,儘量遵循健康原則,例如:低脂、低糖、新鮮、均衡的飲食。
7.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
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「莫札特效應」,但是多讓孩子接觸 音樂、美術、舞蹈等 活動,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。專家發現,當孩子隨 音樂舞動、或是拿著畫筆鴉,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、表達情感的法。孩子喜歡畫畫、跳舞或 彈奏音樂,也會對自己感 到比較滿意。
8. 常常擁抱
輕輕一個擁抱,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,是無聲的「我愛你」。
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 抱,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、較活潑,情緒也較穩定。
對於大人而言,擁抱也能讓人 減輕壓力,撫平不安的情緒。
9. 用心聆聽
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。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?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,當孩子對你說話時,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,專心聽他講話。
要耐心 聽孩子說完話,不要中途打斷、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,即使他所說的內 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。
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,是最佳的傾聽時刻。
10. 放棄完美主義
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,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,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,乾脆自己再擦一遍;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。事事要求完美,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。
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,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,不妨先想想看:
「這件事 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?」「想像10年之後,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?」如果
答案是No,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。
11. 教導他解決問題
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,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。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,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。當他遇到阻礙時,例如: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,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:
1.確認他的問題。
2.讓他描述他 的解決方式。
3.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。
4.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。
5.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。
12. 給他表演的舞台
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,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?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,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。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,帶著他去逛街,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。
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,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,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。
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,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,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「經歷」它的成長過程。
有句話說:「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,得先蹲下來,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。」
現代父母的十件糊塗事
一、 想太多
對兒女有過多的擔心,例如:擔心孩子課業跟不上、擔心孩子不適應、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等。
二、 做太多
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,例如:接孩子上下學、替孩子拿書包、替孩子復習課業等。
三、 罵太多
情緒遷怒時,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,結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,也造成親子關係惡劣。
四、 給太多
無論是物質生活的補償,或是口頭上的讚美,有時候給了太多,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。
五、 要太多
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,結果安排了過多的學習,讓孩子大感吃不消。
六、 玩太少
親子之間太少有趣的休閒活動,欠缺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。
七、 「坐」太少
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
八、 知太少
可能忙於工作,可能忙於家事,結果忽略現代資訊吸收,親子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。
九、 愛太少
父母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,但是在行動表達上,總是還不夠具體和明確,使得親子相處上,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。
十、 變太少
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,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,以致孩子越跑越遠。
無論如何,儘管我們犯了以上十大錯誤,或只有少數幾項,只要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,就該慶幸還有成長的空間。
1.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,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
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.阿姆斯壯指出,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,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。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、課程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,隨性玩耍的時間。
2. 教導他關懷別人
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,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。
要發展這種感覺,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。
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,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,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。
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。專家指出,即使在很小的年齡,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,獲得快樂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。
3. 鼓勵他多運動
陪你的孩子玩球、騎腳踏車、游泳…,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,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。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,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,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,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。
4. 笑口常開
常和孩子說說笑話、一起編些好笑的歌,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,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。
光是大笑,就是很好的運動。
5. 有創意的讚美
當孩子表現很好時,不要只是說:「很好。」讚美要具體一些,說出細節,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,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,例如,「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,真的很有禮貌。」
不過,讚美時也要注意,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。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,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,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。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,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,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。
6.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
健康的飲食,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,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。不論是正餐或點心,儘量遵循健康原則,例如:低脂、低糖、新鮮、均衡的飲食。
7.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
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「莫札特效應」,但是多讓孩子接觸 音樂、美術、舞蹈等 活動,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。專家發現,當孩子隨 音樂舞動、或是拿著畫筆鴉,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、表達情感的法。孩子喜歡畫畫、跳舞或 彈奏音樂,也會對自己感 到比較滿意。
8. 常常擁抱
輕輕一個擁抱,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,是無聲的「我愛你」。
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 抱,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、較活潑,情緒也較穩定。
對於大人而言,擁抱也能讓人 減輕壓力,撫平不安的情緒。
9. 用心聆聽
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。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?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,當孩子對你說話時,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,專心聽他講話。
要耐心 聽孩子說完話,不要中途打斷、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,即使他所說的內 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。
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,是最佳的傾聽時刻。
10. 放棄完美主義
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,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,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,乾脆自己再擦一遍;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。事事要求完美,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。
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,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,不妨先想想看:
「這件事 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?」「想像10年之後,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?」如果
答案是No,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。
11. 教導他解決問題
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,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。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,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。當他遇到阻礙時,例如: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,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:
1.確認他的問題。
2.讓他描述他 的解決方式。
3.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。
4.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。
5.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。
12. 給他表演的舞台
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,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?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,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。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,帶著他去逛街,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。
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,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,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。
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,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,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「經歷」它的成長過程。
有句話說:「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,得先蹲下來,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。」
現代父母的十件糊塗事
一、 想太多
對兒女有過多的擔心,例如:擔心孩子課業跟不上、擔心孩子不適應、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等。
二、 做太多
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,例如:接孩子上下學、替孩子拿書包、替孩子復習課業等。
三、 罵太多
情緒遷怒時,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,結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,也造成親子關係惡劣。
四、 給太多
無論是物質生活的補償,或是口頭上的讚美,有時候給了太多,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。
五、 要太多
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,結果安排了過多的學習,讓孩子大感吃不消。
六、 玩太少
親子之間太少有趣的休閒活動,欠缺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。
七、 「坐」太少
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
八、 知太少
可能忙於工作,可能忙於家事,結果忽略現代資訊吸收,親子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。
九、 愛太少
父母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,但是在行動表達上,總是還不夠具體和明確,使得親子相處上,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。
十、 變太少
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,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,以致孩子越跑越遠。
無論如何,儘管我們犯了以上十大錯誤,或只有少數幾項,只要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,就該慶幸還有成長的空間。
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
奶陣刺激法
快速擠奶技巧--奶陣刺激法
想發表這篇個人心得很久了,不過我還是等自己實驗了半個月之後,才正式發表。這是有關於雙手擠奶的方式。
常常看到媽咪們擠奶時都要等奶陣,也研究了一些擠奶技巧,半個月前我發現了一個很好用且很單純的方法,就可以引奶陣出來,以我自己為例,以前平均30分鐘/60~80c.c不等,現在30分鐘/120c.c.以上,靠的就是這個技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廢話不多說,引奶陣的方式如下(記得要先清潔雙手):
1.讓自己輕鬆的坐著(不是攤著喔),並深呼吸、慢慢吐氣
2.雙手張開,食指與拇指呈C狀,輕輕的捏著兩邊的乳頭
3.溫柔的左右旋轉乳頭,不時以食指觸碰乳頭最前端(敏感處),以舒服為主
4.閉上眼睛,想像寶貝正以可愛的模樣吸吮著,或者親愛的老公以嘴巴...自行想像囉^_^
5.當妳覺得乳房突然變的堅挺、食指摸到濕濕的,就表示奶陣來了
6.趕快擠奶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是我研究的心得,並且屢試不爽,現在已經到了不用第四個步驟(想像階段)就可以自行引發奶陣出來,有時不用等到滴奶,就可以開始擠囉,記得要兩邊一起刺激,這樣一邊擠完可以馬上擠另一邊,等另一邊也擠乾了通常再繼續刺激都還能引發奶陣,像我就曾經引過四次以上,直到擠的手痠且擠到不會噴奶才肯善罷甘休^_^
方法二
超強奶陣刺激法─每刺必陣
第一:棉花棒
有次在清乳頭上面的"奶垢"時發現的
(這招類似之前有媽咪分享使用手的那招)
不過我覺得用棉花棒更舒服而且更靈
方法很簡單
就是拿棉花棒在奶頭上面來回"清潔"
力道大約就是可以把奶垢輕掉的力量(沒有奶垢的媽咪可能就難體會了)
不用幾下保證共共流
第二:吸奶器
饅頭媽親身試驗過 如果在沒有奶陣時用較強的力道擠奶時(電動擠奶器)會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
此時將擠奶器的馬達調弱調到非常弱....弱到只有奶頭輕輕被吸出的力道(還是要有在吸喔)
不用10下奶陣也來了
再將馬達調強 輕鬆擠奶...
文章來源: BB
H網站 饅頭的娘
原文網址: http://www.babyhome.com.tw/mboard.php?op=d&;sID=881424&bid=19&r=23&page=1
方法三
我上班擠奶1.2個月後,開始出現瓶頸,奶量有減少的趨勢,後來看到台乳協的「奶陣刺激法」。
那篇文章真是我的救星!
不過我發現「想像」那個步驟好像對我沒有用,我甚至準備了女兒的照片,還是很難想像……
因此我稍微將她的方法變化了一下
1. 先喝點溫熱開水或哺乳茶之類的飲料,放鬆心情(如果趕時間就免了)
2. 深呼吸1.2次
3. 以五隻手指同時輕撫乳房,方向是由乳房底部到乳尖,要輕輕的慢慢的,輕撫幾次乳房就會稍微硬挺。
4. 用拇指和食指輕捏乳頭,輕輕的捏、放、捏、放數次,捏的角度可以轉換,例如:先捏乳頭左右兩邊,再來換捏上下兩邊。捏一捏如果發現有乳汁噴出,那就是奶陣來了,快擠!(奶陣有的人會有被電到的感覺,我是沒任何感覺,所以都是以乳汁噴出為主)
5. 假如步驟4用了沒奶陣,用拇指和食指輕搓乳頭,直到有乳汁噴出。
6. 用手擠奶或單邊電動擠奶器,我是先刺激一邊擠完,再刺激另一邊再擠。用電動雙邊時,我會同時刺激兩邊,然後一起擠。
7. 擠完第一輪後,重複2-5的步驟,引第二次奶陣,擠第二輪。一次擠奶要刺激幾次,看個人情況,我通常會刺激4.5次,直到榨乾為止。
想發表這篇個人心得很久了,不過我還是等自己實驗了半個月之後,才正式發表。這是有關於雙手擠奶的方式。
常常看到媽咪們擠奶時都要等奶陣,也研究了一些擠奶技巧,半個月前我發現了一個很好用且很單純的方法,就可以引奶陣出來,以我自己為例,以前平均30分鐘/60~80c.c不等,現在30分鐘/120c.c.以上,靠的就是這個技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廢話不多說,引奶陣的方式如下(記得要先清潔雙手):
1.讓自己輕鬆的坐著(不是攤著喔),並深呼吸、慢慢吐氣
2.雙手張開,食指與拇指呈C狀,輕輕的捏著兩邊的乳頭
3.溫柔的左右旋轉乳頭,不時以食指觸碰乳頭最前端(敏感處),以舒服為主
4.閉上眼睛,想像寶貝正以可愛的模樣吸吮著,或者親愛的老公以嘴巴...自行想像囉^_^
5.當妳覺得乳房突然變的堅挺、食指摸到濕濕的,就表示奶陣來了
6.趕快擠奶吧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是我研究的心得,並且屢試不爽,現在已經到了不用第四個步驟(想像階段)就可以自行引發奶陣出來,有時不用等到滴奶,就可以開始擠囉,記得要兩邊一起刺激,這樣一邊擠完可以馬上擠另一邊,等另一邊也擠乾了通常再繼續刺激都還能引發奶陣,像我就曾經引過四次以上,直到擠的手痠且擠到不會噴奶才肯善罷甘休^_^
方法二
超強奶陣刺激法─每刺必陣
第一:棉花棒
有次在清乳頭上面的"奶垢"時發現的
(這招類似之前有媽咪分享使用手的那招)
不過我覺得用棉花棒更舒服而且更靈
方法很簡單
就是拿棉花棒在奶頭上面來回"清潔"
力道大約就是可以把奶垢輕掉的力量(沒有奶垢的媽咪可能就難體會了)
不用幾下保證共共流
第二:吸奶器
饅頭媽親身試驗過 如果在沒有奶陣時用較強的力道擠奶時(電動擠奶器)會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
此時將擠奶器的馬達調弱調到非常弱....弱到只有奶頭輕輕被吸出的力道(還是要有在吸喔)
不用10下奶陣也來了
再將馬達調強 輕鬆擠奶...
文章來源: BB
H網站 饅頭的娘
原文網址: http://www.babyhome.com.tw/mboard.php?op=d&;sID=881424&bid=19&r=23&page=1
方法三
我上班擠奶1.2個月後,開始出現瓶頸,奶量有減少的趨勢,後來看到台乳協的「奶陣刺激法」。
那篇文章真是我的救星!
不過我發現「想像」那個步驟好像對我沒有用,我甚至準備了女兒的照片,還是很難想像……
因此我稍微將她的方法變化了一下
1. 先喝點溫熱開水或哺乳茶之類的飲料,放鬆心情(如果趕時間就免了)
2. 深呼吸1.2次
3. 以五隻手指同時輕撫乳房,方向是由乳房底部到乳尖,要輕輕的慢慢的,輕撫幾次乳房就會稍微硬挺。
4. 用拇指和食指輕捏乳頭,輕輕的捏、放、捏、放數次,捏的角度可以轉換,例如:先捏乳頭左右兩邊,再來換捏上下兩邊。捏一捏如果發現有乳汁噴出,那就是奶陣來了,快擠!(奶陣有的人會有被電到的感覺,我是沒任何感覺,所以都是以乳汁噴出為主)
5. 假如步驟4用了沒奶陣,用拇指和食指輕搓乳頭,直到有乳汁噴出。
6. 用手擠奶或單邊電動擠奶器,我是先刺激一邊擠完,再刺激另一邊再擠。用電動雙邊時,我會同時刺激兩邊,然後一起擠。
7. 擠完第一輪後,重複2-5的步驟,引第二次奶陣,擠第二輪。一次擠奶要刺激幾次,看個人情況,我通常會刺激4.5次,直到榨乾為止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