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日期:2010年6月25日
筆者有一位朋友,收入一般,現與家人同住,希望可擁有自置居所,又覺得現時雖然樓價高企,仍有上升空間,但也認同若日後息口回升,樓價會作出調整,應如何是好﹖
這位朋友經過一輪思考,最終形成了一種想法:計劃先買入一個連租約單位,因現時息口低企,租金應可支付供樓所需,待樓價在一年或年多後見頂時,便可先出售單位。
他認為,如屆時樓價可升兩成以上,便可淨賺數十萬元,可搬出去租樓住,所賺的樓價升幅,足可為他支付往後數年的租金,期間便可等候樓價回落,然後又可以低價入市。
如若樓價並不如他預期會上升,甚至不升反跌,則可待租約完成後,收回單位自住,如此,便可以「進可攻,退可守」。
筆者認為,每個人買樓都有不同的目的,本身的財政結構和能力也會有差異,而對樓市的看法亦會各自不同,因此沒有一種行之四海都對,或適合每個人的入市和出市的策略。
最重的是,買樓前做足功課,並要量力而為,且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如此,買樓後便不會為短期的樓價升跌而心煩氣燥,甚至進退失據。
就如政府提醒市民大眾,任何投資產品,價格可升可跌。而物業亦一樣,買樓前一定要明白樓價可升也可跌,有這樣的心理預期,做業主便也會少了一點的心理壓力。
撰文:陸振球 (明報地產版主管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