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

張漢傑「細屋換大屋」發大達, 樓市繼續升

文章日期:2010年7月30日

所謂「名師出高徒」,現為德祥地產(0199)主席的張漢傑,曾先後追隨華懋王德輝、信和黃廷方、麗新林百欣、新鴻基證券馮景禧、「殼王」陳國強等地產或財經界猛人工作,深得器重,迄今擁有從事地產發展及投資逾30年的經驗,自然對物業市場和香港經濟方向有透徹的了解。

張漢傑直言,從多個「大孖沙」學得不少本領和啟發,如他入行的首家地產公司為華懋,當時的華懋主席王德輝更可說是他的「啟蒙師傅」。他表示,王德輝有不少創意,比如「窗台」便是王的「發明」,令發展商賺多不少。「王的『基本功』做得非常好,比如佢買地之前,一定用附有小燈放大鏡去研究張地契,令佢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契內容,可以地契中搵到數(可以注意到其中更多的發展契機)。」

至於信和的創辦人黃廷方,張漢傑指他是當時少有具國際政經視野的發展商,每日都閱讀大量報章,因此能掌握政經大方向,從而加強了作為地產大好友的信心。至於麗新林百欣,則是極其勤力,同樣值得學習。

學得一身好本領的張漢傑,不單在地產工作上綽然有成,而自身單是透過細屋換大屋,也累積了龐大財富。張由1984年首次以62萬元購入窩打老道碧儷閣單位自住後,不斷細屋換大屋,先後遷往太子道碧廬、中半山羅便臣道1號、渣甸山德蓀道物業,以至進駐現時市值估計逾2億元的港島南區壽臣山洋房(見表),財富與家居不斷升級,這還未計其他為子女將來居住用途而購入豪宅物業。

對於香港樓市前景,張指樓市供求失衡,政府預期本港未來3至4年有5至6萬伙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,即平均每年只有1萬餘伙。「但係家每年,連同新婚夫婦及新移民來港,新增的家庭數目數萬個,對住宅單位需求強勁,估計每年私人住宅加埋公營房屋單位供應要4萬伙以上,先至可滿足住屋需求。」

「家整體供應量實在不足夠,無論因應社會需求或者承擔責任方面,我都非常鼓催政府要復建居屋,但係就算現時開始興建,最快亦要2至3年後落成,仍然未能馬上應接現時需求,所以我睇個樓巿必然繼續上升。」

不過,現時不少物業已升近甚至超越97年高峰期水平,樓市是否有危險的訊號?張表示,現時本港樓價不應以97年作指標,反而憂慮由於本港樓宇供應不足,居住需求不斷增加,樓價將來會升得太過分。他建議:「如果巿民有足夠經濟能力都應考慮買樓,甚至居屋、村屋,以至地點稍為好舊樓細單位都要買。你會唔會因為樓價貴唔結婚呀?」

上世紀80年代初期銀行對按揭放鬆,曾令樓價長時間攀升,張漢傑指其時按息一度高逾20厘,

仍阻止不了人們的買樓熱情。現時樓巿正處極低息時期,估計仍會延續1年左右,勢令物業巿場增加推動力。

他指出,自2008年出現金融海嘯後,雖樓價至今大幅回升,令租金回報率現時較為偏低,以一級物業(豪宅)為例,一般介乎2至3厘,但在供應少和低息下,投資有關物業仍然吸引。事實上,本港地少人多的天然條件之下,加上近年不少內地富豪及層次較高的專業人士,都選擇到本港置業投資,配合現時存款息率近零,投資者買頭保值意欲也不斷加強。

他認為,雖然現時住宅租金較低,一般只有2厘至3厘,買住宅物業主要等候較大的升值幅度。「家連跑馬地、灣仔,以至大角嘴等地區,單幢樓呎價都賣到過1萬元,而且政府仲資助舊樓翻新及優化物業,所以現時買樓投資唔好介意租金回報偏低,因為樓價升值幅度較大,可以彌補番晒。」

撰文﹕陸振球 (明報地產版主管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