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日期:2010年12月15日
上月政府出重招打壓住宅樓市以來,美聯物業(1200)和美聯工商舖(0459)兩間公司的股價表現迥異,前者一度暴瀉逾3成,後者則大升近一倍,反映投資者認為「新招」會將部分住宅炒家及其資金轉投至工商舖市場。然而,作為一般的物業小投資者,於撤出住宅樓市後,又是否適宜投轉工商舖物業?
一位資深炒家對筆者直言,在政府宣布會向在2年內轉售的住宅物業徵收最高達樓價15%的額外短炒印花稅後,炒賣工商舖物業,因不受新例影響,且有關物業毋需在做契前預繳印花稅,固然較容易進行「摩」貨。
不過,亦因如此,一些炒賣工商舖的高手,便容易透過「左手交右手」方式,將一個舖位進行「自摩」,在可不用支付印花稅下不斷「嘜」高價位,令到未熟識這個市場的新投資者容易中招,購入了高價舖位。
另外,亦要留意不論廠廈、寫字樓或商舖,每每涉及間細單位、加建或改建,如此當市況逆轉時,小投資者縱使已「摩」出物業,也容易被踢契,以至未能完交易。
還有,有時候一些高手會透過旗下公司以高租金用自己的舖位,在未曾轉售物業前,反正租金都是自已袋回,沒有甚麼損失,卻可以「砌」好一份高租金回報的租約,引誘其他小投資者,以為買入了一個可收到理想租金的荀盤,殊不知當租約完結後,新業主要找到租客可以承擔原來的高租金,卻是難上加難。
所以,住宅投資者卻想轉移陣地,轉為投資工商舖物業,便要多做功課,以避免中招。
撰文﹕陸振球 (明報地產版主管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