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

李嘉誠的風險管理

文章日期:2011年1月19日

「超人」李嘉誠又有搞作。和黃(0013)公布分拆和記港口控股信託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,涉及資產包括香港國際貨櫃碼頭、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、南海與江門和珠海內河港、APS港口輔助服務、深圳和記集裝箱倉儲以及和記物流,預期集資所得款項用於拓展港口、基建及其他業務,以及減債。而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,有關資產的公開招股集資額最多達60億美元(約460多億港元),和黃只保留有關資產的25%權益。

有分析指「超人」此一動作,可以至少有3種解讀,一是看淡珠三角港口的前景,二是套現作減債,則反映李嘉誠可能憂慮息口回升。當然,亦可能只是項目可賣得好價錢,套現後可投入更有前景的收購和發展項目。

若是第一種,則可能是李嘉誠認為珠三角未來的經濟,或會放緩,又或競爭力可能不及其他地區如長三角等,若是事實,對香港的經濟和樓市並不是利好消息。至於息口回升,亦不會利好香港的樓市。

筆者想引述李嘉誠約兩周前在其集團周年晚宴所作講辭的部份內容﹕

「展望今年,香港經濟基調仍然良好,並將繼續受惠於國家持續高速發展,但由於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影響,波動在所難免,但預計集團將可繼續取得理想成績。然而,世界局勢瞬息萬變,我們在樂觀進取之餘,亦要時刻居安思危,注意國際及社會情況的轉變,做好風險管理,發揮創意思維和團隊精神,秉持『發展中不忘穩健、穩健中不忘發展』的宗旨。」

李氏說香港經濟雖基調良好,但「波動在所難免」,「要時刻居安思危,注意國際及社會情況的轉變,做好風險管理」,則其趁高價減持項目,未嘗不是風險管理的做法。其實,在香港樓市政策風險增加,而外圍經濟也存在變數的情況下,若物業投資者持貨太重,也不妨如「超人」的做法,隨樓價不斷攀升而作適量減持。

撰文﹕陸振球 (明報地產版主管)

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

沈旭暉如何儲夠首期買豪宅?

文章日期:2011年1月18日

「80後」經常說買樓難,不過也有30出頭便事業成,能夠早早買入豪宅,其中在教育學院任副教授的沈旭暉,於2009年中在大埔半山購入了一個複式單位,面積連同花園有2000餘呎,且看看他的置業經驗。

沈在教育學院任副教授,月薪介乎6萬至10萬元,加上他有擔任私人機構的顧問及自設顧問公司,每月收入合共有10多萬元,令他可以有足夠的首期置業。不過,沈認為年輕人不應該一味想要置業。

「畢業之後5年就要買樓,我覺得這不是唯一的生活公式。當我住在DC(美國華盛頓)時,有朋友在市郊租一間很大的屋,然後每天駕兩小時車返工,一樣很開心,很多東西都是取捨的問題。……其實香港人大可以到深圳租樓,每天過關返工一樣可以。我住在這裏(指在大埔),再過些少便已經是深圳。」

原來沈在多年前剛從外國回港生活,也是先在西貢租村屋住。他說,在香港租村屋住很廉宜,面積又大。「我覺得年輕人要有一個清晰的坐標……不要讓社會mould(模造)了你,若果一定要30歲便買到樓,是非常不健康的想法。再陰謀論一點說,若果地產商想你『死慳死抵』幫他們供樓,就更不應該玩這遊戲,其實你願意放低這些想法,生活可以很豁然開朗的。」

沈旭暉1978年出生,30出頭便買豪宅,在香港算是異數。其實他要求自己在用錢方面有很嚴謹的紀律,否則也未必能儲足首期買樓。

他說在自己的電腦桌面,有兩個Excel表格,一個用來記錄他每天的收入及開支,另一個是記錄他每天將需要完成什麼工作及做了些什麼。「每天我上休息之前,都會花幾分鐘,填了這兩個表。」

沈旭暉會把收入分成6份,包括交給投資顧問買基金、給父母代買股票、供養父母、還有供樓開支、捐獻(主要是捐給他擔任發起人的智庫機構Roundtable)、餘下就是儲蓄。「我有限定自己的日常開支,不會超過收入的15%,若果有一個月大使了,超過15%,電腦上便會出現紅字。」

「若果一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儲起了不少錢,就會有獎勵,就是把多出來的錢用來去旅行。」在剛過去的聖誕假期,他便去了中東阿曼及卡塔爾尋幽探勝。

撰文﹕陸振球 (明報地產版主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