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

羊群效應與企鵝思維

文章日期:2010年11月1日

【明報專訊】樓市和其他投資市場,都存在所謂「羊群效應」的現象,簡單的說,即是物業或股票大跌市後,遍地廉宜貨時,大家都不敢入市,但當見到樓價或股價日日升,看到身邊朋友因買股買樓大賺錢,又或在報章傳媒看到人人搶貨時,才一窩蜂的加入,結果卻是摸頂接火棒,要輸大錢。

究竟人為何有羊群效應,而這又是否全然不可取?

筆者最近看到一些研究人類行為的著作,便指人類在投資行為出現羊群效應,可能是生物進化過程中深植於基因內的一種自保機制。比方說,當一群羊在大草原上,經常面對受食肉猛獸捕食的威脅,而又未必能時刻眼觀四面、耳聽八方的加以防備,於是乎,若察覺到同伴突然急速走避,就不用細想,本能已「告訴」自己,極大可能附近出現猛獸,最好是跟同伴一起逃生,固然最終可能只是同伴一時發狂,但若要細想後才行動,而又真的有猛獸出現,已是走避不及。

源於生物自保本能

因此,羊群效應也有可取之處,卻不是叫大家只懂跟大隊的追買追賣,而是留意其他投資者出現異常反應時,對市場也要倍加小心。

動物學家又發現,原來生活在南極的企鵝群,雖然明知冰下海洋滿是可食用的魚類,但也存在如殺人鯨等天敵。企鵝在冰面看不到冰下是否有殺人鯨,這又如何知道何時才應下水捕食?原來企鵝群會擠在冰緣,等那一隻餓極的同類忍不住,入水後如安然無恙,大家才一起起哄落水搵食,相反若看到同伴被殺人鯨獵殺,血浮水面,自然便又要等下去。

其實投資物業也如是,大跌市時誰也不知道是否已見底,可先行觀察,看到一些先行者入市後,樓價不再下跌且獲利潤,才跟隨入市也未遲。

然而,若只是一味觀察,到了大伙兒都進入市場,才後知後覺的去追價,則便又如所有企鵝都下了水,且覓食良久,這時才跟大隊,則本來殺人鯨不知道這樣有企鵝群,也已察覺大餐所在,最後下水的企鵝,便也覓食不成,反成了殺人鯨的點心。

■本文同時收錄在逢周一至周五「明報置業網」:property.mpfinance.com的《陸振球專欄》

陸振球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