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4日星期三

人到50歲要檢查大腸

早除瘜肉早防癌

文章日期:2010年8月2日

【明報專訊】健康專線——大腸癌﹕大腸癌很少發生在較年輕的人身上,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,2007年20至44歲每10萬人病發率為7.7宗,45至64歲的為65.8宗,65歲以上的則為298.3宗。

如果你愛惜身體——又或者怕死,不能不留意大腸癌,2007年本港新症突破4000大關,計有4084宗,快要趕上第一位4261宗的肺癌,而且大腸癌有較可靠的方法及早找出與它相關的瘜肉或腺瘤(一種癌前病變),不如先下手為強及時剷除。

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新任總監蔡錦輝指出,西方國家一早看出大腸癌有上升趨勢,美國約在10年前開展大腸癌的普查,近年漸見成績,就是大腸癌病發率下降。

美國普查計劃 減低病發率

根據美國癌症學會最新發表的報告,大腸癌病發率自1985年一直下跌,由每10萬人有66.3宗,下跌至2006年的45.5宗,其中跌幅最快的時段是1998年之後,主要原因是日漸普及的大腸癌普查,能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瘜肉,避免其演變成癌瘤。蔡錦輝稱,本港並未有政府主導的大腸癌普查計劃,市民可以考慮自行付費檢查(費用參考見另文)。

大腸癌普查大多以50歲或以上人士為對象,外科專科醫生陳長華指出,根據以往的數據,大腸癌病發率於60歲以上開始上升,而由瘜肉演變成癌大約要10年,故此由50歲開始接受檢查,有助及早找出瘜肉切除,詳情可參考另文的建議方案。

大便出血粗變幼 小心!

陳長華又稱,若家族中有兩人患上大腸癌,又或有一人提早至40歲前病發,應向醫生查詢要不要提早接受大腸癌檢查。此外,蔡錦輝提醒,若有以下病徵,則可能是大腸癌徵兆,應盡快求醫﹕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○ 大便出血

○ 大便習慣改變,例如大便由粗變幼

○ 大便後感不適

○ 無故消瘦,例如6個月內體重下跌10磅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文﹕姜素婷

編輯﹕賴宇曼

沒有留言: